李建勳 0936381681 |
為何實價看不出下跌?專家揭「虛胖」真相 這兩縣市最嚴重 |
房市急凍、今年以來讓利、降價聲浪不斷,不過,根據最新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顯示,2025年5月全國房價指數為211.58,年增率約3%,房價漲幅雖趨緩,但較去年同期仍呈上漲。 好時價分析,房價看似仍漲,實際上部分新推個案,建商以「含裝潢」、「贈家電」等名目,將非不動產本體費用灌入總價,使實價登錄資料呈現價格「虛胖」現象,這種情形尤以基隆市與新北市最為常見,容易誤導消費者對房價走勢的判斷。 好時價指出,5月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雖然仍呈年增,但自2024年9月以來,年漲幅逐漸收斂,六大都會區房價漲幅全面趨緩,目前多數區域年增率跌至各自區域近五年來低點,同時低於4%,顯示市場買氣明顯降溫。 房市買盤萎縮最劇烈的,是預售市場。自2021年7月實施預售屋申報登錄制度以來,申報交易量在2021年第4季創下超過3萬件的高點,之後歷經震盪,2024年第2季再創歷史新高,達4.8萬件。 然而自2024年第3季起急轉直下,2025年第1季僅剩約1.1萬件,創下四年來最低紀錄。 區域表現方面,2025年第1季七都預售交易案量全面下探,與去年同期相比,萎縮幅度最大者依序為新竹縣市、高雄市及台中市,年減幅皆逾75%。 個別行政區如新竹縣竹東鎮、高雄市三民區、仁武區,交易量更暴跌逾九成,例如竹東鎮僅成交13件,較去年同期大減96.7%。 好時價指出,市場冷卻與政策管制密切相關,自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,投資型買盤明顯退場,市場轉由首購與自住需求主導。購屋者對於「現在不買,未來會更貴」心理不再,加速房市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。 好時價提醒,在預售交易量驟減的市場下,購屋人更應審慎評估契約條款,釐清成交單價中是否涵蓋附加費用,避免高估房屋價值並加重負擔。 |
資料來源 |